华为2020年目标_华为2020年度目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华为2020年目标”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1.中兴通信未来的前景如何?感觉跟华为相比差的很远,从通信方面来讲。
2.盘点未来3年有望翻10倍的6大华为概念龙头,华为新系统征服全球
3.鸿蒙之后,华为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4.「鸿蒙」三家合作最深度公司
中兴通信未来的前景如何?感觉跟华为相比差的很远,从通信方面来讲。
在5G市场,华为与中兴通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两大通信巨头更是我国5G建设主力军,帮助企业更快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同时,也会收获这一轮发展机遇。一、5G设施建设正值高峰期
每一代的网络科技浪潮,都是一个先网络建设,辅以终端普及,而后推动内容与应用上量的过程。具备近十倍于4G的网速提升,结合5G手机、可穿戴设备、VR虚拟现实设备、新能源汽车等丰富的终端,5G时代将会在未来5—10年带来包括VR/AR游戏、无人驾驶、健康医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样化应用的爆发。而5G通信网络的建设是新一代网络科技浪潮的开始,又作为我国“新基建”之首,意义重大,理所应当走在最前端。
根据中国信通院估算,5G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对整体经济拉动将达到万亿级别。看得太远就对应着太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聚焦2021—2025年,即前两个阶段,靠政策和业务发展需要驱动运营商投资建设。从我国运营商历年的资本开支看,2015年左右4G建设高峰后开始回落,基本维持在3000亿左右近两年随着5G起势重新开启正增长。
从全球角度看,运营商们在部署新增5G投资的同时,4G网络建设投资仍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平稳扩容。根据GSMA预测,2020—2025年期间全球运营商整体网络投资额将达到1.1万亿美元。
我们再对5G基站建设数量进行推算:
假设:1)4G频率按2.4GHz5G频率按3.5GHZ测算;2)基站通过蜂窝形式覆盖的,近似以圆形来模拟;3)5G信号达到4G相同的覆盖。那么,传输损耗=20LogF+20LgD+32.4其中,F是电磁波的频率,D是传输距离,结论:1)4G基站覆盖距离是5G基站的1.5倍;2)4G基站覆盖面积是5G基站的2.1倍;3)若要达到与4G相同的覆盖,5G基站数量约是4G的2倍。
除了以3.5GHz组网,也会使用2.6GHz,因此保守估计,5G基站数量至少是4G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基站的1.2-1.5倍国内4G基站共约544万个,全球约1088万个,我们按照最保守的1.2倍测算,则国内5G基站约为653万个,全球5G基站数量将超过1300万个。
2020年工信部规划新建5G基站超过50万站,但是三大运营商在2020年9月便提前完成此目标,整个2020年新建了超过60万站。2021年工信部当部长公布要新建5G基站最低60万站,以实现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勘盖,合理推测今年实际建设可能为80万站左右。因此,在行业趋势、政策、运营商积极性叠加下,预计未来几年仍是我国建设5G基站设施的高峰期。
二、设备商四大龙头格局稳定,华为中兴相对占优
通信行业可以理解为由运营商、设备商以及合作方组成。i运营商的资本开支直接来到设备商手里也就使华为、中兴、爱立信这类专门研发制造通讯设备,卖给运营商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企业首先受益。经过多年的竞争、并购,全球通信设备商目前已形成四大龙头,分别是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格局空前清晰。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龙头厂商份额还会扩张,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为什么呢?
首先,通信设备行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为了完成持续的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需要持续大规模研发投入支撑。近五年,四家公司每年都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尤其华为,投入最多年年正增长,2020年华为年报研发支出更是达到1418.93亿人民币,最低的中兴20年也投入了148亿元,普通公司根本没法承受。
其次,网络升级演进的研发投入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每一代新的通信网络都需要具备向下兼容的能力。主要厂商拥有的大量技术储备,在不断迭代的专利布局中构建强大壁垒。此外,龙头企业掌握的庞大供应商资源、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控制和服务能力都让小企业望尘莫及,新进入者更是难以迈进门槛。
在前四设备商中,除了技术竞争,成本控制、运营服务能力显得更加重要。中国企业则具备较大优势,有望进一步提高份额,原因主要在于两点。
一是中国5G技术、建设进度、产业链完备程度、经济体规模等多方面全球领先,为国内公司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CTIA)2019年联合电信咨询公司Analysys Mason发布的《Race-to5G-Report》报告中,重点分析频谱可用性、牌照和部署计划等方面,比较了全球各国市场的5G进度情况,将中国、韩国、美国、日本列为5G整体准备进度的第一梯队。
中国、美国、欧洲的5G投资在通信网络投资中占比更是达到90%左右,遥遥领先其他区域市场的60%-70%。国内通信产业链在上游也正在实现由点及面的突破,中低端市场国产替代已部分实现但高端产品尚有差距。
二是中国所处的时代,工程师红利为国内厂商缩减了大量成本,盈利能力更强。当前中国每年工学类普通本科毕业生超过140万人,数量众多,工资需求低于欧美。从人均创收薪酬比来看,华为和中兴远高于爱立信和诺基亚,具备较高的投入产出比。从营收和净利润角度看,华为的净利润一骑绝尘,中兴除了2016、2018年受到制裁外,利润基本为正,中国厂商整体发展势头优于爱立信和诺基亚。
从全球份额变化趋势看则更加明显,根据Dell’Oro的测算,华为和中兴两家设备商份额占比向上,2020年合计已经占据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爱立信、诺基亚却呈向下走势,所以说,中国商的优势是客观存在的。
三、与华为同路不同命
随着通信市场的发展,运营商营收压力增大,整体行业利润变薄,对于设备商的成本管控和端到端服务能力要求不断提升。设备商也借着自身优势,顺互联网大势进行IT(信息技术)和CT(通信技术)的融合,涉足通信设备、消费者终端、芯片设计、云计算等多元领域,向ICT的端到端全产品线解决方案进行深化布局谋求多元化业务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仅有华为成功从CT企业成长为ICT科技巨警,营收与利润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与中兴的十年发展停滞形成强烈对比。
盘点未来3年有望翻10倍的6大华为概念龙头,华为新系统征服全球
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让无所不及的智能,驱动新商业文明;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个性化的定制体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特权,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个性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释放。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无处不在的联接
联接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类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基石。网络联接将成为无处不在的自然存在,网络主动感知变化和需求,智能、随需、无缝、安全地联接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随着5G到来,新的联接版图正在打开。
无所不及的智能
AI驱动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已经到来, AI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将无所不及。智能将注入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产品解决方案,深刻改变业务运作过程和价值创造模式,并通过构筑网络韧性,保障关键业务及数据安全。
个性化体验
企业基于AI、云、大数据,深刻洞察客户需求、敏捷创新,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产业通过整合协同推动规模化创新。个性化体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特权,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潜能充分释放。
数字平台
人类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数字化浪潮。政府、企业将因数字化、智能化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开放、灵活、易用、安全的数字平台,将成为实现整个社会数字化的基石和土壤,激发行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无处不在的联接
人类将进入万物感知、万物联接的智能世界,而联接是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华为努力联接未联接的人、家庭和组织,促进宽带和超宽联接的普及,并推动联接智能化,实现网随人动、网随物动,并支持不同带宽、时延的需求,实现用户期待的一致性和以人为本的业务体验。我们围绕个人、家庭和组织三大场景,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的万物互联,聚焦用户体验需求,实现联接智能化,网络主动感知变化和需求,智能、随需、无缝、安全地联接个人、家庭和组织。
为此,我们积极创新,凭借WiFi、Copper、Fiber、Cable、Microwave、Small Cell、3G/4G/5G、IoT等领先的联接技术,支持任意媒介、任意场景的联接;并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围绕个人、家庭和组织的智能联接解决方案,包括SmartWiFi 、HiLink、OceanConnect、SoftCOM AI等。
无所不及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种通用技术,其触发的产业变革,将涉及所有行业,甚至彻底颠覆某些行业。人工智能还将改变每一个组织,提升组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人工智能也会给每个家庭、每个人带来创新的体验。而这种改变才刚刚开始。智能将渗透到方方面面、无所不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各种组织运作和业务流程,都将注入智能,深刻改变其运行过程和价值创造模式。数据、算力和算法所驱动的人工智能将成为数字世界价值创造的引擎。根据华为GIV预测 ,到2025年,全球个人智能助理普及率达90%,智能服务机器人将步入14%的家庭,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达86%。
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算法效率、算力获取、应用部署,以及技术和生态协同等方面的制约,人工智能当前仍是昂贵的稀缺。
华为全栈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正在从理念到战略、从芯片到应用、从面向消费者(HiAI),到面向企业(华为云EI)、以及面向运营商的自动驾驶网络(SoftCOM AI),从技术到商业和生态,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实现无所不及的智能。
个性化体验
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在加速深度融合,规模复制的工业化生产,迈向规模定制的个性化体验,不断催生企业创新、推动生态协同和更丰富的个人体验。
未来的智能终端都将可以实时在线、自然交互、懂你所需、服务直达。基于云端、网络和终端芯片的无缝协同,更多沉睡的终端将被唤醒,从即插即用走向即插即慧。华为GIV预测,2025年,个人智能终端数将达400亿,20%的人将拥有10个以上的智能终端;企业对数据的利用率将达到80%;同时,86%的企业将应用人工智能,AR/VR等应用将达4.4亿,激发个人、家庭以及组织的创新。
华为基于智能终端在硬件、软件上结构化、标准化的特性趋势,通过联接、视觉、听觉、触觉、感知,以及语言和大脑能力的模块化组合,就像搭建积木一样灵活便利地部署智能终端,让人类的数字感知超越物理世界的局限。企业能够基于AI、云等新技术,深刻洞察客户需求、敏捷创新,提供更加客户化的体验;产业通过整合协同推动规模化创新。
数字平台
随着在个人和消费数据基础上,视频数据和工业数据的不断加入,越来越多源、多形式,并相对孤立的数据需要数字平台来整合、拉通。同时,伴随云、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新技术的驾驭和整合成为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共同挑战。企业需要在战略、组织、流程、营销、服务、产品生产、研发等方面调整适应变化。强大的数字平台将帮助企业整合驾驭新的技术,快速迭代,敏捷业务创新,应对新的竞争和变化。
数字平台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核心引擎。组织的办公楼、厂房、生产线、水电设施是组织运营所必须的物理平台,信息技术的出现,使组织实现了对物理平台的高效管理,提高了组织运营的效率,即数字化。同时,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改变了组织的运营方式,创建新的业务模式,这一过程即数字化转型。这些IT系统及相应的运营方法构成了组织的数字平台。
华为联合生态伙伴,提供领先创新的数字平台解决方案,以及构建数字平台的技术和产品,帮助客户打造开放、灵活、易用、安全的数字平台,使能客户实现数据融合、业务协同与敏捷创新,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成功。
鸿蒙之后,华为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总市值:94亿
北信源成立于1996年,不仅是中国第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信息安全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国内信息安全领域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近6年毛利始终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作为中国信息安全领域首批上市公司之一,北信源不仅先后为(wei4)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提供信息安全保障,更成为中国移动、华能集团、首钢集团、长安 汽车 等国内行业龙头供应商,装机容量,达数千万终端。
更关键的是,早在2019年,北信源成为华为安全商业联盟成员,相关核心技术已应用于鸿蒙系统。而随着双方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数据安全、云计算等领域合作的深入,风哥认为北信源将充分受益。
总市值:99亿
拓维信息成立于1996年,主营在线教育服务,软件云服务和移动 游戏 业务,是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及华为智能硬件的生产销售商。2020年实现净利同比增长117.7%的骄人业绩。
实际上,公司近年的稳定业绩表现,离不开对华为生态的深耕。早在2017年,公司就与华为签署同舟共济合作协议,并在随后助力华为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要突破。紧接着就在2020年,公司发布了首个机遇华为欧拉系统的拓维元,一举进入服务器系统生态。
而随着公司在今年3月与华为达成共建鸿蒙系统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合作协议,风哥认为,拓维信息有望在智慧教育、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拓展业绩新增长点。
总市值:117亿
诚迈 科技 成立于2006年,始终专注于智能 汽车 、智能硬件及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技术研发,不仅积极投入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还深度布局国产操作系统赛道,目前已具备强大的操作系统深度定制能力。产品服务于众多世界500强客户。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同比增长65%的骄人业绩。
而鉴于公司自主研发的UOS系统,商业化的初见成效,叠加统信软件成为华为欧拉战略合作伙伴,风哥觉得,诚迈 科技 即将迎来量价齐升。
总市值:138亿
东方通成立于1997年,主营中间件、基础软件的研发和销售,目前已形成了安全加以及数据加,两大产品体系,是国内领先的大安全及行业信息化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同比大涨160%,毛利率连续6年保持在80%,大幅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骄人业绩的背后,得益于公司今年在各大项目上取得的重大进展。首先,公司引入中国移动战略投资,并计划在未来3年实现中间件业务互通。其次,公司相继加入华为欧拉,和阿里云生态,助力两大巨头的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项目。
因此风哥觉得,随着公司打开了面向互联网大厂的业务大门,东方通发展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
总市值:243亿
润和软件成立于2006年,主营智能终端嵌入式软件和智能电网信息化软件等领域的软件外包服务。是中国领先的软件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全球软件服务能力堪称一流。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同比大涨161.7%,盈利能力强!
而正是得益于公司多年的技术沉淀,使得公司早在2010年就受到了华为的青睐。并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合作。2019年,双方联合发布了多款应用于物联网领域的高性能AI计算平台。
而随着公司基于华为欧拉系统内核,所研发的国内首款面向物联网边缘计算场景的操作系统的发布,风哥认为随着欧拉系统市场应用的加速落地,润和有望充分受益。
总市值:244亿
东华软件成立于2001年,常年专注于综合性行业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以及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智慧城市领域。是中国计算机及软件行业特大型企业。
风哥了解到,2019年起,公司在保持与老客户合作关系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新客户,先后拿下邮储银行集采项目、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云灾备平台资源扩容power服务器采购项目,逐步扩大了在金融行业的市场份额。也正是得益于公司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布局,使得公司在2020年初,得到腾讯14.4亿元的入股。
而鉴于公司目前有几百种各行业应用软件在华为鲲鹏生态上运行,风哥认为,东华软件有望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鸿蒙」三家合作最深度公司
6月2日,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一款独立自主的操作系统,无疑是华为手里的一把尖刀,担当着刺破美国全方位封锁的重任。
那么,鸿蒙撑得起国人的希望吗?
大家都知道,操作系统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形成自己的生态,关键要看用户数量。
按照华为的计划,鸿蒙系统今年就将覆盖2亿台手机设备,成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统。
2亿这个数字看上去很大,其实实现并不困难。因为华为现在的存量手机用户就超过7亿,去掉那些配置太低的,只要更新一下系统,他们就变成鸿蒙用户了。
但鸿蒙想要真的有所发展,肯定不能象搞三胎生育一样,只依靠已经生了二胎的老用户,还要开疆拓土发展新用户。
这恰恰是摆在华为面前最大的一道难题。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华为全球手机出货量1860万台,市场份额仅剩5%。这里面还有1500万台是国内销量,华为在海外的竞争力已经几乎归零。
而华为的至暗时刻,恐怕还在未来。
前段时间有消息称,由于缺少5G射频芯片,华为的下一代旗舰手机将不再支持5G功能,退回4G时代。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华为可能在5G手机时代遭遇灭顶之灾,鸿蒙系统将成为无根之木。
大家心目中的“5G霸主”华为,怎么就被5G卡住了脖子?
事实上,不只是华为,靠制造业起家的中国,在整个半导体领域,却偏偏被卡在了制造环节。中国当前最大的焦虑,不在软件,而在硬件。
1、华为做手机,一直不“硬”气
要想看清华为手机如今的困境,我们先要搞明白,华为在整个手机产业链上,究竟处在什么位置。
2002年,任正非曾经拍桌子怒斥员工:华为不做手机,早有定论,谁再胡说,谁下岗!
这是因为,华为此前就在消费者业务上吃过大亏。
上世纪90年代,手机还没有普及,华为当时造的是无绳电话。
这些电话其实并不是华为自己生产的,而是找人代工,质量把控就是一场灾难。
有人回忆,1998年春节,华为打着“清仓大优惠”的名义,给内部员工卖了不少“孝心电话”,拿回去孝敬爸妈,结果基本都不能用。
董明珠给员工的“福利”,华为早在20多年前就给过了。
当然,任正非在那次“怒斥”后不久,又改变了主意,重新投入手机行业。因为造手机真是来钱太快了。
华为的竞争对手中兴,靠小灵通赚了100多个亿。做寻呼机起家的波导,一夜间变成“手机中的战斗机”。
这个时候,全球产业分工越来越成熟,任何一个制造环节,都有人帮你做好。手机品牌拼的不是技术,而是产品设计+营销。只要把美国、日本产的硬件拿过来,找人一组装,再配上营销噱头,谁都能来插一脚。
再往后,就连完全没有通信行业背景的雷军、罗永浩们,也能造手机了。
都说中国制造业不缺技术,缺设计。可是手机行业恰恰相反,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大家都把设计做到了极致,却不掌握任何硬件生产技术。
具体到手机芯片,同样如此。华为虽然自己研发了麒麟芯片,但只是负责设计,生产环节则交给台积电代工。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一旦美国禁止台积电为海思代工,没有任何一家中国企业能够接过芯片制造的重任。
2、“不起眼的”射频芯片,困住了华为
尽管麒麟芯片被美国列为重点打击目标,但是在过去两三年的缓冲期内,华为已经要求台积电大量备货,暂时还不用担心断货。
谁成想,一个小小的5G射频芯片,却彻底难住了华为。
射频芯片是什么东西?
打个比方,如果说麒麟、骁龙芯片相当于手机的大脑,那么射频芯片就是运动神经,实现着手机最基本的通信功能。
大家知道,手机是通过发射和接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实现通话和上网的。负责收发电磁波的模块,就叫做射频模块。
没有这个模块,你的手机就是一块无法联网的板砖。
从价值量来说,射频芯片在整个手机中占的比例并不高。2G、3G、4G时代,一个射频芯片的价格大约是3美元、8美元、18美元,5G芯片也不过是25美元左右。跟动辄上百美元的手机CPU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但就是这个小小的射频芯片,却是所有手机零部件中,中国对美国依赖程度最高的一环。
全球射频芯片行业,完全被美国和日本垄断,包括日本的村田(Murata),以及美国的思佳讯(Skyworks)、博通(Broadcom)、威讯(Qorvo)和高通(Qualcomm)。
如果我们统计一下美国芯片企业对华出口比例,上面的4家公司刚好排在前四名。
2018年之前,思佳讯等美国企业,一直是华为手机射频芯片的主供应商。可是特朗普制裁令下,到Mate 30问世时,华为为了规避风险,排除了美国企业,但仍然要依赖日本村田。
细心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了,上面这张图里,Mate 30的射频芯片供应商,还包括了华为海思(Hisilicon),以及另一家中国厂商卓胜微(Maxscend)。
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吗?
答案是替代了一部分,但最重要的部分,还没有替代。而那个最重要的部分,正严重受限于制造技术的欠缺。
到目前为止,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我们一直在笼统地使用“射频芯片”这个概念。实际上,射频芯片也是由多个元器件组合而成的,主要包括滤波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开关等等。
根据网友“tomato研究员”拆解,华为Mate 30的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是由海思自研,另外还使用了两颗卓胜微的开关。
不过最难做的滤波器,以及大部分开关,仍然来自日本村田。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模组化的问题。
我们刚才提到的几种射频元器件,既可以单独安装在手机主板上(叫做分立器件),也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芯片模组内。
模组方式比分立器件占用空间小,性能也更高,是高端手机的首选。
可是华为换用国产器件后,面临的问题就是无法模组化,从而影响性能。
另外一个问题是,国产分立器件,在4G时代或许勉强够用,却不足以支撑5G。在2020年发布的P40 Pro中,华为为了支持5G功能,重新用回了美国产品。
因此,随着美国企业对华为彻底断供,华为5G手机停产也就成了必然。
3、最大的瓶颈在哪里?
那么中国企业在射频元器件上,跟美国的差距究竟在哪?何时才能实现完全的国产替代?
我们可以从卓胜微的身上找到线索。
尽管卓胜微是华为的供应商,但其实它的开关产品,也不是自己造的。
根据卓胜微上市前的招股书解释,公司本身只负责产品设计,生产环节完全外包。以色列半导体代工企业Tower Jazz,和台积电两家,是卓胜微最主要的代工厂。
也就是说,卓胜微跟华为海思一样,都是纯粹的芯片设计企业。半导体行业内,这类企业一般被叫做Fabless,意思就是没有生产线。
相对应的,台积电、中芯国际这类没有设计,只负责代工的企业,叫做Foundry。
跟台积电比起来,Fabless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资产轻,赚钱快。2020年,卓胜微只有276名员工,营收28亿,平均每人贡献1000多万业绩,毛利率也超过50%。
可是,在低端开关领域站稳脚跟之后,卓胜微试图进军高端市场,尤其是射频领域价值量最高的滤波器时,却遇到了瓶颈。
滤波器的设计,绝不只是拿EDA软件模拟一下就能完成的。在纳米尺度上,电子在半导体材料中如何移动,不仅仅取决于理论设计,同样跟制造工艺息息相关。
一家单纯的Fabless企业,没有对生产制造工艺的深刻理解,根本无法设计出合格的滤波器。
反观美国日本的射频芯片巨头,大部分都是设计制造一体化。从芯片的设计,到制造、封装,全部流程都是自己来。
这样一来,它们既有最深刻的技术理解,也掌握着全部的行业话语权,完全不给别人分享利润的机会。
当年那个赚快钱的卓胜微,想要更进一步,就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补上制造这一课。
2020年5月,卓胜微公告定增30亿,投入两个射频芯片产业化项目,其中22.4亿元投向硬件设备,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重资产公司。
只有从头把苦再吃一遍,才有资格去谈完全国产替代。
4、产业资本的责任
我们说卓胜微“吃苦”,只是就商业模式而言。其实,卓胜微的高管们,日子仍然过得很滋润。
2019年6月上市以来,卓胜微不到两年之内,股价就涨了30多倍。
对于这家承载着中国射频芯片希望的公司,中国股民可谓十分慷慨。截止到今年6月1日,卓胜微总市值达到1400亿元,PE(ttm)接近100倍。
相比之下,思佳讯当前PE(ttm)只有23倍,总市值约合不到1800亿人民币。中国人已经按照世界级巨头的水平给卓胜微估值了。
可是股民们支持中国 科技 的钱,却在被人大笔套现。
2020年6月,卓胜微首发限售股刚一解禁,3个股东就发出减持公告,合计减持公司8%的股份。截止到今年1月,其中一个股东已经套现42.39亿,超过投资生产线所需的资金。
此外,卓胜微还被质疑用业绩激励的方式,向员工输送利益。
去年底,卓胜微面向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按当时股价计算,授予股份价值超过4000万元。但公司设置的业绩目标却非常低,毫无激励意义,相当于给员工白送钱。
当然,何师傅并不是反对投资人套现,毕竟在卓胜微发展初期,这些投资人也是真金白银为公司做出了贡献。
你或许很难想象,卓胜微这家国产射频企业,最早竟然全靠三星的订单养活。三星至今也是卓胜微最大的客户,其次才是小米。卓胜微进入华为供应链,仅仅是近两年的事。
如果没有其它国内投资机构的支持,卓胜微恐怕早就失去了为华为供货的机会。这些投资人,有资格获取相应奖励。
但问题在于,完全市场化的奖励机制,并不能匹配中国 科技 进一步攻坚克难的需要。
在纯市场机制下,资本总是流向赚钱最容易的地方。华为2020年总营收超过8900亿元,消费者业务贡献度超过50%。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上,华为找到了一块最容易吃到的蛋糕。
可是另一面,负责芯片代工的中芯国际,去年才首次实现盈利。
如果只看模拟芯片行业,只做设计的卓胜微毛利率57%,估值接近100倍。设计制造一体化的华润微,毛利率只有30%,估值相应地也只有60多倍。
设计制造一体化,是模拟芯片行业大势所趋,然而资本的选择却是相反的。
过去20年里,无论是政府和国有资本,还是中国普通股民,给中芯国际等新芯片代工厂的支持不可谓不少。然而作为一个资本开支极其庞大的行业,全指望政府和散户做风投,肯定是不现实的。
中国的产业资本,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另一家国产射频芯片企业昂瑞微的董事长钱永学,在谈到行业瓶颈时一针见血:“大公司要担负大公司的责任”。他指的,是那些在终端市场赚到大钱的手机厂商们。
钱永学的呼吁是有效果的,2020年,华为哈勃入股昂瑞微,成为第四大股东。而它的第三大股东,是小米。
回顾华为手机业务发展史,最初靠全球化分工占领终端市场,随后切入芯片设计和操作系统。在商业上,这都是最成功的选择。
然而,华为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恐怕不是继续做一家成功的商业公司,而是如何去反哺中国半导体制造这个最大短板。
不要让重资产的半导体制造业,一直当“孤胆英雄”。
参考资料:
1、《Global Smartphone Market Q1 2021》,Canalys
2、《一位前华为人亲历的华为手机发展史:最牛产品是如何炼成的》
3、《射频芯片千亿空间,国产替代曙光乍现》,华西证券
4、《可能是全网最详细的华为mate30系列供应链拆解》,tomato研究员
5、《拆开华为P40 Pro后,我看哭了》,好基友
6、《中科汉天下钱永学:手机厂商有责任扶持国内供应链》,集微网
鸿蒙三家合作最深度公司
一、鸿蒙系统打造万物互联生态,预计搭载鸿蒙的设备数量持续提升。
「股帮研究院」在5月10日《鸿蒙开启第二批手机用户公测》、5月13日《华为鸿蒙伙伴峰会即将召开》、5月23日《华为即将正式发布鸿蒙系统,并主办智慧金融峰会》等多篇文章中跟踪解读鸿蒙生态系统,并指出接入手机意味着鸿蒙系统正式打通万物互联的最中心环节,华为“1+8+N"的万物互联生态框架也基本形成。
6月5日,华为捐赠鸿蒙基础架构,「股帮研究院」在6月6日文章《华为捐赠鸿蒙基础架构》中指出,鸿蒙的开源基本可以消除其他厂商对作为竞争对手的华为的顾虑,可以根据自己的诉求平等地使用鸿蒙,有利于鸿蒙系统接入更多的设备。
华为预计到2021年底,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3亿台,其中华为设备超过2亿台,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1亿台。
在构建鸿蒙生态体系过程中,合作伙伴的配合至关重要。此前华为的软件部负责人王成录表示:“在2021年底将会有3亿台设备升级鸿蒙系统,而手机占据其中的2亿,可穿戴设备等占据其中的3000万,而剩下的需要靠友商来支持。”
在合作伙伴中,中国软件国际、常山北明、润和软件是华为在软件、硬件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此前全程参与鸿蒙的外包开发。下文详细解读鸿蒙对这三家公司的业绩带动。二、中国软件国际:华为最大软件外包供应商,鸿蒙首家合作伙伴,预计2021年鸿蒙生态收入6.8亿,2022年有望翻倍到13亿以上。
中国软件国际主要业务是发展及提供信息 科技 解决方案服务、信息 科技 外包服务及培训服务,华为于2015年入股并持有公司3.97%的股权。
中国软件国际是华为最大的软件供应商,参与华为所有产品线的研发外包,目前在华为整个研发外包中的份额在50%-60%,排名第一。同时公司也是鸿蒙首家合作伙伴,今年年底有望成为最佳生态伙伴。
中国软件国际在鸿蒙生态主要做三部分的工作:第一部分是把操作系统最核心的代码从安卓改为鸿蒙架构,在这块公司份额超过60%;第二部分是将安卓中间件重构成鸿蒙中间件,在这块公司份额也超过60%;第三部分是HMS的建设,在这块公司份额超过70%。
公司目前采用的商业化路径是将鸿蒙系统植入到一个硬件产品中,比如模组或者方案板,然后推广到设备厂商,是一个软硬一体化的业务,毛利率比纯软件的收入要更高。
公司首先切入的是智能家居和运动 健康 这两个领域,做一些LP的模组,帮第三方厂商比如美的、格力、海尔等快速接入鸿蒙生态,根据第三方的收集量来收费,平均一个10块钱左右,从2020年10月份开始已经销售了1000多万套。
下一步公司正在研究把鸿蒙生态从智能家居延伸到 汽车 行业,在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平台的基础上做一些定增化服务,同时提供给不同车厂基于华为智能 汽车 平台的性能化物件,从而将鸿蒙系统推向车厂。
目前公司来自鸿蒙的营收分为外包、中间件开发、模组产品三块,预计2021年鸿蒙生态收入6.8亿,2022年收入有望翻倍到13亿以上,未来几年模组产品有望贡献15-20亿收入。三、常山北明:华为过去五年最大的代理服务商,未来来自鸿蒙的营收有望复制来自鲲鹏的营收。
常山北明主营业务为系统集成及行业解决方案、定制软件及服务等。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98.8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0.2%。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16.7%,净利润亏损0.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0亿元。
公司长期与华为保持深度合作,是华为在大约7年前进入政企领域时的第一个、也是目前最大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华为过去五年最大的代理服务商(非分销商),来自华为的收入近年来连续翻倍增长,达到20-30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20%-30%。
此外,公司是华为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合作伙伴、华为云生态体系和鲲鹏生态体系的重要成员,2020年12月以“华为-北明”共同体中标高达4.68亿元的长沙市望城区智慧城市项目。
公司在华为鲲鹏产业生态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将自主的应用向鲲鹏上移植,以及协助金融系统、政府体系的客户将现有应用向鲲鹏上移植;二是北明软件最近几年每年都要销售15-20亿的华为X86服务器给行业客户,随着应用软件往鲲鹏平台上逐步转移之后,很多行业客户也会逐步增加鲲鹏服务器的采购,未来服务器销售业务会逐步替换成鲲鹏服务器;三是公司计划开始自主生产华为鲲鹏服务器。
参考常山北明与华为在鲲鹏领域的合作方式,一方面,很多传统行业公司自身软件开发能力较弱,若要适配鸿蒙系统,则需要第三方软件公司做适配。公司此前全程参与鸿蒙的外包开发,在未来鸿蒙推广过程中已抢占先机,享受系统和应用软件部署带来的增值服务红利。另一方面,由于常山北明深度参与华为鲲鹏服务器的生产和销售,未来在鸿蒙相关硬件如模组、开发板、开发套件的生产销售方面也有望分享红利。鸿蒙未来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统,实现“1+8+N”万物互联的目标,那么未来常山北明在鸿蒙相关的营收方面有望超过目前在华为鲲鹏方面20-30亿的营收。四、润和软件:为鸿蒙系统提供全栈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产品认证服务,未来有望随着鸿蒙渗透率提升分享千亿市场红利。
润和软件是华为鸿蒙生态的共建者,打造了HiHope芯片全栈解决方案平台,涵盖芯片设计服务、硬件开发生产、硬件测试认证、板级支持软件、芯片调测软件、应用解决方案原型等的一站式芯片解决方案平台。
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24.8亿元,同比增长16.9%,净利润1.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7.9亿元。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6亿元,同比增长29.0%,净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161.7%。
按照第三方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物联网设备将达到120亿个。假如到2025年鸿蒙在物联网设备中渗透率达20%(华为对渗透率的底线是16%),那么搭载鸿蒙的物联网设备将达到24亿个。
假设一台物联网设备成本包括85%的模组、10%的开发板、5%的开发套件,同时以HarmonyOS硬件为参照,假设模组均价10元,开发板均价200元,开发套件均价500元,那么鸿蒙相关模组、开发板、开发套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4/480/600亿元,合计达到1284亿元。
公司为鸿蒙系统提供全栈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产品认证服务,包括HarmonyOS模组、 开发板、HarmonyOS适配定制、应用开发套件和中间件,以及接入HarmonyOS Connect的产品认证服务,具体产品包括润和Neptune模组(9.9元)、润和HiSpark IPC DIY摄像头开发板(299元)、润和Taurus&Pegasus Al计算机视觉基础开发套件(1699元),未来有望随着鸿蒙渗透率提升分享千亿市场红利。
此外,据报道,华为海思此前推出了一款名为Hi3861的开发板,该开发板上印有“润和软件”以及“HiHope”字样,采用的是华为首款基于RISC-V架构的芯片,为抢占智能家电、物联网设备等市场奠定基础。
小结:鸿蒙系统打造万物互联生态,预计到2021年底,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3亿台。在鸿蒙的合作伙伴中,中国软件国际是华为最大软件外包供应商、鸿蒙首家合作伙伴,预计2021年鸿蒙生态收入6.8亿,2022年有望翻倍到13亿以上;常山北明是华为过去五年最大的代理服务商,未来来自鸿蒙的营收有望复制来自鲲鹏的营收;润和软件为鸿蒙系统提供全栈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产品认证服务,未来有望随着鸿蒙渗透率提升分享千亿市场红利。
好了,今天关于“华为2020年目标”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华为2020年目标”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